|
【紅色故事】記囑托?踐初心 | 一群活躍在養(yǎng)老院的老共產黨員
在南昌綠康豫章家園 有一支特別的隊伍 她們忠黨一生,盡顯擔當 她們一身正氣、淳樸善良 她們熱心公益,助人為樂 她們勤于學習,敢于實踐 雖滿頭銀絲,卻斗志昂揚 雖滿臉皺紋,卻風采依舊 她們是 老共產黨員隊伍 南昌綠康豫章家園的寶藏團隊 南昌綠康豫章家園有一支70余人的老共產黨員隊伍,她們平均年齡80余歲,光榮在黨50年的老黨員有49人,這群老黨員曾經都是各個單位的骨干精英,為黨為國家奉獻了青春、熱血和一生。她們來自五湖四海,卻有緣在綠康相識。雖然現(xiàn)在大家的年紀都大了,但是每一位同志都不曾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懷著一顆有生之年,有一份光,發(fā)一份熱,做一個退休不退黨的共產黨員的信念,積極參與黨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學黨史、唱紅歌、做公益,重溫紅色歲月,再受精神洗禮,在綠康真正體會到了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找到了“家”的感覺。 牢記初心,不忘履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南昌綠康黨支部始終堅持紅色醫(yī)養(yǎng)的理念,堅持黨的“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建“三化”建設,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保障老黨員能持續(xù)接受黨的教育,讓入住南昌綠康的老黨員退休后依舊能感受到黨的溫暖關懷。每次組織生活會,老黨員們懷著對黨的深厚情感,不懼年邁,滿懷期待的準時來到會場,參加神圣而又倍感光榮的黨組織活動。她們滿頭白發(fā),胸前佩戴著閃閃發(fā)光的黨徽,有的拄著拐杖,有的推著助步車,有的在護理員的幫助下,坐著輪椅前來參加活動。她們把參加黨的活動看作光榮,是黨員必須遵守的義務。如95歲的老黨員劉遠成爺爺,雖然年邁體弱,但只要是黨的活動,他都會請護理員將他推到會場。即使劉遠成爺爺視力有些弱,他還是堅持用稍好一點聽力認真聽專家講課。正是因為對黨的熱愛與忠誠,他才能做好始終如一。 老有所學,思想和行動與時俱進
歷史猶如一條長長的時間河流,從過去奔涌而來,向未來逐浪而去,站在過去和未來的交匯點上,我們要牢記領導的諄諄告誡,了解“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的歷史。南昌綠康黨支部以分散、集中、線上、線下等方式,堅持每月開展一次學習黨史知識活動,同時邀請院內老教師、老兵等走上講臺交流互動。如邀請本院老教師馬忠瑛給黨員講述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那些艱難險阻,黨帶領紅軍戰(zhàn)士如何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到達陜北。通過重溫黨史,再一次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必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又如黨的二十大召開,及時組織黨員收聽收看大會實況,聆聽領導在大會上作的報告。為了更好的讓老黨員們詳細了解大會報告內容,黨支部將二十大報告簡明扼要的總結成十九的個問答題,通過長者微信群每天發(fā)2至3題,供老黨員學習。老黨員都非常認真,有的還一絲不茍的把每個問題一字一字的抄寫下來,再慢慢思考學習。這種認真學習的精神,令人敬佩。 老有所為,爭做公益事業(yè)排頭兵
所謂為人民服務,就是當人民群眾有困難、有需求,共產黨員的服務就應該延伸到哪里?!拔覀兩硖庰B(yǎng)老院,自己也到了耄耋之年,應該怎樣做呢?”經過討論,由共產黨員牽頭,組織成立了老年志愿服務隊,目前老年志愿者中40%是共產黨員,大家為院里的老伙伴們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人性化服務。如老黨員黃新民同志,聽說9號樓新入住了一對夫妻,其中妻子中風偏癱,丈夫也已經90多歲了。為了緩解她們剛入住時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黃新民便常常主動找上門去幫助她們排憂解難,與她們交朋友,帶她們熟悉綠康的環(huán)境。了解到老爺子喜歡下象棋,黃新民便投其所好,每每前來身上總是揣著一副象棋。這些平凡卻很暖心的舉動,傳遞著小善大愛,讓這對老夫妻倍感溫暖與快樂,很快她們便愛上了綠康這群友愛的老伙伴們,融入了綠康大家庭。 老有所樂,讓養(yǎng)老院成為精神文化的樂園
在許多人們的固定思維中,養(yǎng)老院里一定是一群聽不清、走不動、說不出,每天只能在房間里等吃三餐飯的人。其實不然,當人們親眼看到南昌綠康的長者參與各種各樣活動時的精氣神,那些以往對養(yǎng)老院認知的偏見瞬間被打翻,大家都會不由的豎起大拇指,感慨道:“這里真像是老年俱樂部啊,這里的老年人真的很快樂!”尤其在老黨員同志的積極參與和帶領下,不論是自理還是行動不便的長者,只要天氣好,大家都是不約而同的前往休閑廣場一起唱歌、跳舞,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在其樂融融中度過每一天。 記囑托、踐初心。支部副書記蔡景文說:“雖然我們年紀大了,但我們必須堅持在有限的生命中,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哪怕是一點點微薄的力量,也能凝聚成光,照亮老年人最璀璨的人生?!蹦喜G康黨支部的黨員同志們一致認為,今天能過上幸??鞓?、無憂無慮的生活,都要感恩黨的關心呵護,我們要懂得珍惜。 |








